汽车后市场有最痛的点,就有与互联网+合体的最佳姿势

上海太酷品牌管理有限公司 / 2016-08-23

2016年,是互联网+的收官之年。各种收购、合并以及倒闭的事件,都证明着市场之手的背后操弄。尤其是滴滴和优步的合并,更是令人见识了市场的残酷。倒闭是无奈之举,合并和并购是理性的市场选择。

 

一个直接的表现就是,今天的七夕,那些非常鸡血的活动推广举动不见了。

 

在轰轰烈烈的互联网+运动里,汽车后市场曾经是一块非常热的领域,但其实也是最难啃的骨头。折戟沉沙者不在少数。

 

为什么?正好昨日看到了平安产险在平安好车主APP上推出的七夕活动,我们就借着这件事,说说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+。

 

行业水深  新人容易吃亏

 

先来回顾一下这个市场。在轰轰烈烈的互联网+运动中,大家奔的是一个方向,但是切入点不同,总结起来,有这么几个种模式。

 

第一种:技术切入。以博湃养车为代表,凭空杀出,没有行业背景,但是有技术优势,看准了这个方向,用资本搏市场。一般是通过一个切入点来进行推广,或者是养车、或者是洗车、或者是电子车位,或者干脆就以做车险代理。

 

第二种:社区切入,以汽车之家、易车网为代表,这种一般都是老牌汽车社区,在互联网+大势之下,以人流量优势做互联网+,拓宽业务面,做平台。

 

第三种,产品切入,以平安产险推出的平安好车主APP为典型代表,这种一般都是在行业已经久有积淀的大企业,依托现有业务切入,而且一般都是车险这类刚需。

 

三大类里面,第一类是革命者,白手起家,没负担,劣势当然就是没资源了。第二类和第三类,属于转型升级,最大的问题是机制的转变,要解决资源的 调配和企业文化的再造问题。但渠道优势、产品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。而且,这两类企业可以凭借资源的整合,在成本控制上比第一种要从容得多。

 

几年下来的实践情况证明,第一种难度最高。

 

为什么?这就要说到汽车后市场的现状了。汽车后市场里面的维修和零配件市场,是一个品牌极度分散的市场。最大的痛点就是服务体验。而这个问题的 解决,并不是一时就能完成的。博湃养车就死在了这个环节,倒闭的核心原因就是,没有解决行业痛点,反而依靠极低的价格跑马圈地,最后累死。

 

而在汽车后市场里,有一块市场却是品牌集中度极高,那就是汽车保险。车险是刚需,而且有一定的接触频次。这在客观上给海量用户的获取提供了基础。所以说,以平安好车主为代表的第三条路径在互联网+里面是最具优势的。

 

从一个刚需作为切入口,进行生态化布局,这是互联网+的基本模式,平安产险在车险领域耕耘多年,有渠道有产品,以车险为切入点的互联网+,是距离互联网+最近的一条路径。

 

活好,还得解决所有烦恼

 

而汽车保险的核心,其实也是服务。

 

有车的朋友都有经验,投保的时候最关注的是服务,理赔方不方便,速度快不快,从这一点上来说,保险行业其实是一个披着金融外衣的服务业。

 

去年发布的《2015中国车险用户洞察报告》也佐证了这个观点。《报告》显示,理赔服务已经成为车险购买的第二大考虑要素,占比高达57%。